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中联部再次举行公众开放日 40余名网友参加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2日05:35  南方都市报
中联部副部长李进军及德国联邦议员与网友交流。 邓月 摄 中联部副部长李进军及德国联邦议员与网友交流。 邓月 摄

  昨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联部)举行又一次“公众开放日”,40余名网民代表走进中联部大楼,与中国共产党的“外交部”亲密接触。

  这些网民来自各行各业,有科技工作者和教师,也有民企员工和基层党员,不少人甚至从重庆、山东、内蒙古等地专程赶来。

  这是中联部第一次对网民开放。2007年9月18日,中联部曾举办首个“公众开放日”,那次邀请的是近60名普通市民。

  与中联部干部座谈

  昨日上午9时10分许,来自人民网、新华网和中国网的40余民名网民走进中联部大楼二楼的新闻发布室。在观看了介绍党对外工作90年的电视短片后,中联部研究室副主任孙海燕向网友介绍中联部对外工作的情况。她表示,中联部的工作目前有四个方向:促进我国对外关系发展,向国际社会展示党的良好形象,为党员领导干部观察和研究世界提供平台,以及借鉴国外经验,为中央决策服务。而向国际社会展示良好形象,主要通过政党外交、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的结合来实现。

  随后,网民代表与中联部干部进行了座谈。

  中联部一局负责人以中联部接待泰国民主党考察团的事例来说明中联部进行外交工作的安排。她介绍说,去年7月,中联部通过高层会见、对口会谈和安排泰国政要基层考察的方式,从而促使泰国决定和中国合建高铁。

  中国前驻古巴大使李连甫则用中国与哥斯达黎加建交的过程形象地说明了中联部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李连甫介绍,中国与哥斯达黎加于2007年建交。在建交前,中联部就已经与这个国家的政党进行党际交流。前总统阿里亚斯在担任党主席的时候,中联部曾邀请他来华进行深入访问。在访华时,阿里亚斯做出了上台后即实现对华关系正常化的承诺。阿里亚斯上任后不到一年,中国与哥斯达黎加建交。

  “围观"外事活动

  在参观完中联部部史展后,网民们现场观摩了一场外事活动:中联部副部长李进军会见德国跨党派议员团。李进军和德国自民党联邦议员莱普雷西特与网民代表互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笑声掌声不断。

  李进军告诉网友,参与会见的三位议员事前并不知道网友会来参观,这是主办方刻意制造的“惊喜”。

  德国自民党联邦议员、对外文化与教育分委员会副主席拉·莱普雷西特兴奋地表示,这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说,本来以为按照惯例,正式交谈结束后会进来一个摄影师拍照,没想到有这么多来自中国各地的网民进来。

  “我们党现在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政党与政治组织保持着联系和交往。”李进军对网民代表说。

  “我们有一个原则,法西斯政党和恐怖主义政党,我们不交流,其他我们都欢迎。”李进军风趣的表达获得了在场的笑声。

  互动

  网友们与中联部主管亚洲周边国家事务的亚洲一局局长沈蓓莉、中国前驻古巴大使李连甫以及西亚北非局于海琳等中联部官员进行了互动。

  中联部“不低调”

  人民网网友张韬是一名律师,他抢到了第一个机会:“我身边的人都不太了解中联部,是不是因为低调?”

  孙海燕解释道,中联部其实是党的各机构中一个开放的部门,“我们这个大楼几乎每天都有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党派的政要来来往往。”而今天举办的活动,正是中联部“不低调”的表现。

  孙海燕表示,在与网友的沟通方面,中联部做得还不够多,今后将会增加与网友互动的形式。

  侧重党政外交

  李德华是重庆的一名高中政治教师。他积极地争取到了最后一个提问机会,他提的问题是关于中联部与外交部工作职能上的联系和区别。

  中国前驻古巴大使李连甫解释说,外交部是政府的外交部门,中联部实际是党的外交职能机构。在工作上,两者相互分工,又有配合。工作目标都是要贯彻和执行党的国家的对外方针和政策,但是工作的对象有所区别,中联部主要侧重于党政外交,而外交部则是政府间的外事交流。

  记者观察

  中联部:多途径去神秘化

  中联部位于北京西城区昆玉河畔。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外交部”,1971年之前,这座大院的门口并未挂有“中共中央外联部”的牌匾,只有简单的门牌号码。

  中联部的官方资料显示:当时,中联部的工作内容对外界也是保密的。1971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挂牌,才使“中联部”的名字逐步为外界所知。

  近年来,这个老百姓眼中颇有些神秘色彩的中共中央部门正在通过多种途径“去神秘化”。

  1 新闻发布会

  从上世纪80年代,中联部就开始建立专门的新闻机构和新闻发言人,早在1984年11月30日,中联部就召开了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2003年9月25日,中联部首次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向中外记者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情况,成为首个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亮相”的中共中央部门。

  去年6月30日,11个中共中央部门新闻发言人集体亮相国新办。时任中联部新闻发言人李军表态:“中联部十分愿意和中外媒体保持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也愿意为大家的新闻采访提供更多的便利。”

  2公众开放日

  中联部主动“去神秘化”的另一途径是:举行公众开放日,邀请普通老百姓亲自走进中联部大楼体验。

  2007年9月,“十七大”前夕,中联部邀请60名北京市民走进中联部大院参观,并现场观看了一场外事活动:中联部部长王家瑞会见捷克社民党代表团。

  这是中联部成立56年来第一次举行公众开放日,也是首个举行开放日的中共中央部门。它的示范效应立刻显现———中联部开放日之后的两天,中纪委也邀请了境外媒体走进大门“探秘”。

  3年多之后,中联部又一次举办公众开放日,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名网民代表。

  孙海燕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网民来自全国各地,通过接待网民能起到广泛的传播效应。

  3外国驻华使节吹风会

  2009年9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后,中联部举办了面对外国驻华使馆代表和境外驻京媒体的新闻吹风会,来自100多个国家的150余名驻华使馆代表和近30家境外驻京媒体的近50名记者参加了吹风会,并邀请来自中央纪委和中央党校的两位专家从不同角度介绍全会的主要精神和成果。当时参会者就明确表示,希望今后在党的重要会议和重大政策出台前后经常举办吹风会。

  去年,中联部共举办5次面向外国驻华使节的专题吹风会,分别以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中国扶贫事业发展等内容为主题。

  4 网站

  中共中央各职能部门中,中联部是最早设立官方网站的部门之一。

  作为党务公开的一个举动,目前也有中央统战部、中央编办、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台办(国台办)、中央外宣办(国新办)等中共中央部门设立了官方网站。

  网友言论

  希望中联部领导也能开微博

  任毅平 北京退休工程师

  “我希望中联部的领导也能开微博,让老百姓更加了解中央的决策。”

  开放日是党务公开的进步

  张韬 北京律师

  “这次开放日向网友直接提供信息,可算是党务公开的一个进步。”

  “对于咱们一般的老百姓来说,中联部还是略有神秘感的部门。党的机关应继续推进党务公开。这样老百姓才能知道你做了什么事。”

  我还准备了另外一个问题

  李德华 重庆高中政治教师

  “我还准备了另外一个问题:中联部之所以引起大家关注就是因为它在朝鲜问题中的表现,所以我想问问中联部在中朝外交中的角色。只可惜机会后来被别人抢走了。”

  本版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陈佳 记者 彭美 发自北京

(编辑:SN005)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中联部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